1994年6月22日,TV週刊開辦第一回日劇學院賞,也開啟日劇每一季不同時段的檔次能被學院賞看見,繼續鼓勵日本戲劇產業的推進,直到今年2024年(令和6年)已經開辦30年,代表這個戲劇獎30而立,茁壯年輕,擁有無限多的可能,適逢日劇學院賞30週年,這30年以來,它經過了日本年號的更替,日劇的黃金時期,題材探觸更為多元及持續鼓勵日劇製作團隊和有實力的演員、編劇及導演們,長河的歷史當中,它更透過日劇,看見日本不同時期的社會現象、內心想法以及給予觀眾更多思辨的空間,經過經濟泡沫化時期、地鐵沙林毒氣事件、金融海嘯、311大地震、Covid-19、重視對個人的身體自主權(Me Too運動)及能登半島大地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,不僅影響人心,也影響了日劇題材的部分,從戀愛王道、社會現象和多元探討,都可反映出日本觀眾對日劇的口味選擇,及背後帶來的啟示,儘管這個獎項依舊在接受不同的挑戰和質疑,但這個獎的存在,也讓不同面向的日劇作品及演員的演技,都可以有被看見的機會,它也持續鼓勵日本戲劇產業,能迎接許多不同的氣象,更期盼這個產業能持續下去,讓日本人更能重視這個產業

這一篇文章就來說說90年代那些受封為最佳作品的12部日劇吧!每一部在當時頗有話題度,以及反映日本社會當時的社會現象,那時候是戀愛劇當道的年代,同樣的也有討論到社會議題,就讓我們來看這12部最佳作品經典之作(挑選的日劇都是台灣劇迷具有印象的,如果沒有列到的請見諒,因為全部說完篇幅太長會說不完)

1.《無家可歸的小孩1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這部其實對於現在的台灣劇迷來說,有著兩極化的討論,一派覺得它點中那時的社會現象,另一派覺得它對於主角的故事線沒有同感(類似這樣的說法),但人是會成長的,可能那時候看的話沒辦法持續看下去,但再成長一點去看的話,就能了解為什麼會有這部劇的誕生!有一句話說: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,筆者覺得這部戲剛好映襯這句話的意思,因為主角是沒有父母,也沒有家可以安定居住的小女孩,帶有點事故,卻又遭遇到社會另一個現實和陰暗面,尤其第一集裡面,當她的老師想了解她的情況去跟她聊聊時,主角相澤玲說了一句:「同情我,就給我錢」,這讓許多觀眾一致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金句,儼然成為了流行語,還憑藉這一句獲得1994年日本流行語大賞,故事是在敘述相澤玲因為她的媽媽生病去世後沒有家庭,也無家可歸,身旁有一隻狗的出現及陪伴她走過人生幽暗的一面,從這齣可以看見當時播出之後的反應及話題上的聚焦,也有社會學者來研究這齣戲所引發的社會現象,作為第一回的最佳作品,是具有意義和珍貴的得獎日劇,在第1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3項大獎(最佳女主角、最佳主題曲、特別獎(就是和相澤玲陪伴的那一隻牧羊犬和池田動物獲得此獎)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2.《人間失格~假如我死的話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筆者猜想,大家認識野島伸司的「野島變態時期」的作品,應該就是這一部了吧,它太體現「野島變態」的風格了,因為它有提及到男性的性方面(只有主角和爸爸在浴室裡的言語部分)、校園霸凌、偷竊、精神方面疾病問題、同性和師生戀、家庭問題,這部以當時來說是很爆炸性的題材,都赤裸裸地把真實社會的樣貌融入在戲劇裡面,也可以看出編劇對社會週遭的觀察十分尖銳,絲毫不掩飾和保留那些醜態(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很保守的),故事就是主角在校園是霸凌者的一員,卻反而變成被霸凌者,以及校園裡及一般家庭的一些問題提及,在第2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3項大獎(最佳女配角、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3.《跟我說愛我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相信你是日樂迷的朋友,都對〈LOVE LOVE LOVE〉愛不釋手,而且他們也有來台演唱哦(1999年的金曲獎表演嘉賓),這首〈LOVE LOVE LOVE〉搭配的日劇就是《跟我說愛我》,這部的故事很簡單,就是男主角是位後天型的聽障者畫家,7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,耳朵就聽不見了,女主角是位舞台劇演員,同時也有在外打工賺錢,因為想吃蘋果,就到有蘋果樹的地點摘蘋果,隨即一位男子(畫家)幫她摘蘋果之後,他們的相遇就昇華為愛情,但因男主角個性溫柔卻帶有對耳多聽不見的自卑感,以及他們各自都遭遇一些事情,戀情就破碎,直到他們在遇見彼此... 沒錯,它是愛情故事,不過最後的結局沒有開花結果,卻又回味無窮的一部戲,也可以看出聽障者和正常人的戀愛,某種程度實屬辛苦(最近也有日劇是這樣的setting,但兩者的故事是不同的),能與具有疾病的人相愛的題材,當年日本劇迷真的非常喜歡看這一部,結局也創新高的收視紀錄,讓編劇北川悅吏子寫出來的愛情題材,對往後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,在第6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4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主題曲、最佳劇本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4.《未成年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青春有酸澀,也有美好,但和大人世界的態樣有衝突的話,是否青春還會像當初那樣的想法嗎? 在這一部來說,不僅是主角故事線的部分,就連和主角有關係的故事線,都具有關聯性,對筆者來說,就是一部2位高中男學生、2位成年人及1位身心障礙者打成一片的故事,以及主角從相信大人到看清大人的偽善,當然也有愛情的部分,故事進入到後面的時候,就是嚴肅且無奈的事情,青春崩壞之後,就是人性的浮現,裡面也有講到銀行搶劫最後變成槍擊事件,逃往荒廢校舍卻遇到囚禁、精神問題和就地生產的部分,編劇野島伸司把校園青春和社會醜態融入在日劇裡面,筆者認為在當時是足以爆炸的題材(題材更為爆炸的在後面),甚至讓人直視青春遇到重大案件的各種變調,在第7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4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主題曲、最佳劇本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5.《白線流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聽到這齣日劇,90年代的劇迷都會感嘆高中學生的生活,是具有多重色彩的樣貌啊!每個角色面對到的人生大不同,但你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許多縮影,編劇信本敬子把這齣戲的故事純粹化,沒有過多的加油添醋,一切的相遇和聯繫都是渾然天成的,而為什麼會叫做《白線流》呢? 因為劇中的那所松本北高中有一項傳統,就是畢業班的同學,都會將自己的手帕或制服領巾牽綁在一起,形成一條線,然後扔進河裡隨波流去,藉以象徵友誼長存的深厚情感,筆者看完這齣戲的時候真的好感嘆,尤其是5位角色各自的故事都很感人,只要提到「青春」兩字,第一個想到的90年代日劇就是這部了,很推薦大家來看這一部,還有主題曲在這部戲也相當契合,在第8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2項大獎(最佳主題曲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6.《長假》

圖片1.png

這一部相信超級無敵多的劇迷都聽過,且看過的一部浪漫愛情的日劇,據說這部日劇只要星期一晚上九點播出的時候,東京街上的OL就會消失,只為了回家趕快收看《長假》,在當時數位電視錄影未普及的時候,有些家戶都會用VHS(錄影帶)來錄下自己想要看的節目,但有些人則是選擇看電視的首播(當時的電視沒有重播的,也沒有OTT這種東西),它的故事其實很簡單,就是一位論及婚嫁的女性,突然跑到結婚對象的住處去找他,結果遇到他的室友(男主角)偶遇之後的故事... 它的得獎,某種程度也反映當時的社會是很迷浪漫愛情的日劇,主角的彈琴也連帶帶動許多人跟著去彈琴,而該劇也引起了廣大的話題,幾乎那時候的校園學生,也多半都是聊這部劇相關的話題,該劇在第9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5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劇本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7.《聖者的行進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「野島變態時期」的終極大作,同時撼動日本社會巨大的喟嘆,筆者看這齣時,很難想像編劇野島伸司是用什麼心情在寫這部日劇的? 他有預想到那時候引起的社會衝擊嗎? 這不是批評,而是筆者認為他真的很有勇氣及勇敢,能把探討社會性質的日劇寫到像大作等級般,雖然看了這齣是很痛的,可是反向思考的是,這個社會不也有這種與「惡」的距離嗎?,這齣日劇它是來自真實事件改編的,叫做「水戶事件」(有興趣的各位可以Google一下,就是這齣戲的故事雛形),說真的,原本是幫助弱勢的慈善工廠,卻對患有身心障礙的員工做這種事,如果是發生在台灣的話,很可能這個工廠就不會繼續運作,同時好好接住員工他們,以前的日本社會,其實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保障沒有到很健全(這點可以去看未成年那部,就可看出端倪),但對於現在來說是慢慢走到具有一定的保障(台灣也是一樣的),而當時這齣戲播畢之後,大量的投訴電話在電視台接也接不完,甚至該劇的廣告贊助商也搞到撤回贊助,可見當時的社會衝擊巨大,儘管如此,這齣戲還是受到當時專業票源的青睞,就得到最佳作品,是在衝擊聲浪當中奪下大獎,在第16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2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劇本)

 

8.《庶務二課 第一季

圖片1.png

經濟泡沫化之後的日本職場,早已進入「失落十年」的中期,景氣已經跌到了最低點,女性職員成為許多企業裁員的優先對象,有用的女性員工繼續為公司效力,沒有為公司帶來效益的女性員工,不是被裁員,就是調到人人都不想要做的業務,那就是—庶務課,這齣的故事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帶到劇情裡面,讓劇迷窺探一位女性員工調到庶務課,發生的各種事情,當然,江角真紀子的演出實在是非常驚豔,即使是待在庶務課的女性員工,都有他們自我的工作態度,尤其主角在最後發生事情的收尾,大快人心的台詞也正中許多上班族不敢道出的心聲,具有時代層面的意義,在第17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3項大獎(最佳女主角、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9.《神啊!請多給我一點時間》

圖片3.png

當人生快要到谷底的男人,和患有HIV的女生,他們的愛戀會有結果嗎? 這齣在當時播出之後頗受好評,也連帶捧紅了金城武和深田恭子,更讓大家了解HIV這個疾病,劇情實在是的扣人心弦啊!非常感人,在第18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5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主題曲、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10.《沉睡的森林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除了編劇野島伸司的社會系日劇,還有一位社會系日劇的編劇家,叫做野澤尚,這齣《沉睡的森林》雖然劇名看似童話,但裡面的劇情其實連夢幻都談不上,這齣的故事背景是一樁家庭滅門血案,它是原創故事的,因為當時的日本社會裡有自我戕害的現象,隨即衍伸出這種案件,當時播畢之後也引發一定的抨擊,但之後的世田谷一家滅門血案,嫌犯竟然是參考這齣戲的故事脈絡(嚇),這也暗示這樁事件不是偶然發生,而是那時候的日本社會也有這樣不小的情況,主題曲呼應本劇的故事,真的一體到位,也讓我們反思社會上這樣的案件,背後帶來的巨大影響,在第19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5項大獎(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主題曲、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11.《魔女的條件》

日劇學院賞30週年經典回顧–90年代日劇篇

編劇遊川和彥的驚心代表作,也讓松嶋菜菜子有和遊川和彥合作的契機,當時的師生戀,其實在野島伸司的日劇裡面也有揭示過這種現象,而這齣是堪比史詩級的那種師生戀故事,原本新來的老師已有婚約,但卻不小心愛上了一位高中男生,他們的戀情,也遭受社會的考驗,筆者有看這一齣,當然故事是還不錯的,不過到後面松嶋所飾演的角色懷孕後的流產血崩的畫面,真的很寫實,一想起來就會忘不了,還有他們愛情故事是很肺腑的,主題曲也有所呼應男主角和女主角第一次認真談的初戀,在第21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大獎(拿下最佳主題曲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12.《她們的時代》

圖片2.png

雖然放上這部日劇,可能台灣劇迷多少聽過這齣日劇,但筆者還是想放上來給各位認識,這是編劇岡田惠和讓大家看見他編劇的實力,故事也很簡單,卻意境深遠,主角進入職場後,每天就是工作 吃飯 回家 睡覺這樣循環著,卻對人生漸漸有所茫然,隨即在一家增強專業自我的教學機構裡面,認識到2位職場女性,讓彼此的人生縮影就在故事裡展開,這齣的步調沒有很快,卻是讓你思考很多的日劇作品,有著自省卻道出現實上的無奈,但也有重見光明的契機,很推薦大家來看這一齣,在第22回學院賞獲得最佳作品之外,也獲得其他4項大獎(最佳女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,不計入廢除的獎項)

 

To Be Continued...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日劇 90年代日劇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