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了編劇篇介紹之後,接下來就是學院賞30年紀念文章的最後一篇了,也就是說,這篇是學院賞30年系列的最終章,什麼時候還會再推出學院賞紀念文章呢? 就是要等到學院賞50年的時候(那個時候筆者已經40幾歲了,希望筆者能持續寫到那個時候,未來很難說的),晨間劇必須要獨立做介紹,因為它是由廣播劇衍生而來的劇種,全世界沒有像NHK晨間劇那樣,只播出15分鐘的電視劇,而且中間沒有任何廣告穿插,你們想,電視台會想要做這樣的劇嗎? OTT例外,因為他們沒有條件上的限制,況且電速劇隨即誕生(只播出10分鐘以內的戲劇),傳統電視台要做戲需要播出30分鐘以上的劇喔!! 這是為什麼呢? 因為台灣的戲劇播出時長是受到美國的影響,所以才沒有播出時長這麼短的劇
我們回到日本晨間劇這個主題,當時,二戰爆發前和結束之後還沒有電視機引進時,收音機成為接觸各種新聞時事及知識的載體,廣播劇在日本也已發展成熟,甚至有的廣播劇紅遍大街小巷的,則是有機會改編成電影,而後電視機引進日本之後,廣播劇逐漸式微,而這時候的NHK廣播公司要成立一間具有公共性質的國家電視台,之後成立廣電合一的製播中心並開始播送訊號(當然廣播電台依舊照常營運),電視台的戲劇製播團隊正苦惱《巴士街後面(バス通り裏)》播畢後要接續什麼樣的戲劇播出時,他們就想到,如果廣播劇移到電視台製播,不僅可以保留廣播劇的形式,甚至可以用影像做輔助,不需要透過大腦想像劇情的模式,或是主角配角們的臉,而國外也開始流行影像戲劇的製播,合而為一的話就相當有意思,就在1961年開始製播連續電視小說(NHK晨間劇),詳細情形都在語音服務完整描述
除了提到晨間劇的起源和它過去走過的多部作品時刻微提及之外,2010年代是晨間劇被看見及黃金期的時刻(這和時代以及日本觀眾看劇的口味改變有關),並在日劇學院賞獲得7座最佳作品獎,這篇文章主要會先說4部經典獲獎的晨間劇,以及第1部被提名的晨間劇,其餘沒被提及獲獎的晨間劇則放到50年的紀念文章做介紹
1. 沖繩水姑娘
以那年來說,出品沖繩相關題材的戲極為罕見,大多都是記得沖繩歸還日本多少年這樣,但這部戲不僅是第64部晨間劇作品而已,還是沖繩歸還日本屆滿30年,這讓NHK電視台燃起了製作沖繩相關題材的希望,除了找導演之外,編劇岡田惠和的媽媽是沖繩出身,也是意外的巧合,加上徵選的女主角選定國仲涼子之後,就開始陸續找演員和臨演,據說在沖繩拍攝所入鏡的臨演都是當地人找來的,可以看出這部劇對沖繩人的重要性,而且拍攝景點也都是真的,不過時間真的很殘酷,有的房屋拍攝地現在都有住人了,有的場景沒變,拍攝道具因老舊而遭到丟棄,有的拍攝地因自然災害而改變,甚至不能隨意進去(這是真的!! 在女主角和奶奶都到過的高大的樹的臨海崖地)
故事雖然是很普通的描述女主角的成長故事,卻把沖繩和東京兩地的故事處理的相當好,甚至是相關的,不是獨立的地區發生的故事敘述這樣,而這部晨間劇自1997年開放晨間和午間劇參賽以來,第一齣晨間劇進入學院賞最佳作品的獎項提名,這是為什麼呢? 因為這齣主要把沖繩的地域文化(小濱島及沖繩本島的那霸市)呈現出來,還有沖繩人的日常生活忠實呈現,除了同母異父的哥哥那條支線比較生般硬套之外,其餘的主線和支線沒有一絲刻意營造生硬的生活感,編劇清楚的架構故事的節奏和脈絡,以及演員們的演出增添不少的表現被專業票源有所看見,就在第30回學院賞一舉提名7項大獎(最佳作品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主題曲、最佳新演員、最佳劇本),最終獲得5項大獎(最佳女主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新演員、最佳劇本、特別獎),除了最佳新演員現今已廢除之外,特別獎則是頒給苦瓜人(玩具製品)